温庭筠的美人在做什么
温庭筠《菩萨蛮》一句“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”的“小山”引起几位前辈学人不同的解释,黄裳先生判为“千古之惑”。我去年写了一篇《嚼杨木,梦小山》,缕述各家看法,说明中文实难。《唐五代两宋词简析》说“小山”是“枕屏上所画之景”,屏上金碧山水日久剥落,以致“金明灭”。夏承焘谓唐明皇造女子画眉的十种式样,“小山”是其一。俞平伯驳之曰:“眉山不得云重叠”。沈从文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中指此句咏妇女发间金背小梳,几把“小山”插在发髻上,露出半月形梳背,重叠闪铄。谷林和黄裳都认为沈说可信,只是谷林担心词中到第三句才写“懒起画娥眉”,难道满头小梳就枕,一夜不曾卸装?后来竟想到“小山”是枕头着力处下陷的样子,枕头上绣了画,髻鬓松散,云烟掩映,隐约只见“金明灭”了。
我的短文在上海报上刊出后,北京金克木先生读后有感,写了一篇《诗人和学人》说“小山”。金先生对各位学人这样字字考核的读诗方法显然很不以为然,行文虽温婉,火气还是露了。他说他从多少年前读这首《菩萨蛮》词到现在一直糊里糊涂认为明白易解。他将那忽灭了。”金先生说:凡是见过旧式女人早晨梳装的都知道这情景。
我不认识金克木先生,是上海邓云乡先生寄金文来给我看。金克木、沈从文、俞平伯都是邓先生的老师。邓先生看了金先生和我的文章之后,也写了一篇《“小山”不是“屏山”》,说明他不同意金克木便装发髻之说,也不同意沈从文金背小梳和俞平伯屏山之说。邓先生认定夏承焘解为眉样是对的。他引古书说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样,第二种就叫“小山眉”,又名“远山眉”。又说“重叠”是画眉的过程,一笔一笔描画好几层之意。“金明灭”掉下几绺的两鬓乌云。我真希望金克木先生的理解正确。枕畔钗横鬓乱,毕竟比小山眉妩媚得多。